庄昶墓

庄昶墓
庄昶墓,位于定山寺后山东侧,土堆墓冢高3米,直径6米。墓前原有明嘉靖时南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撰写的“定山先生墓碑”,现仅残存半片。今有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吏部尚书杨巍撰写,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沔阳傅作霖刻石的庄定山诗碑,诗曰:“此老平生铁作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惟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云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诗碑至今仍完好无损地立于墓前。

简介

庄昶墓冢直径6米,封土存高3米。墓前原列两碑,一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南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撰写、江浦县令刘[jìn]刻石的“定山庄先生墓”墓碑;一为万历十年(1582)吏部尚书-撰写、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miǎn]阳博作霖刻石的庄定山诗碑。两碑高均为2、宽0.85、厚0.2米。墓碑现存定山寺遗址上,左上角缺损,记载了庄昶一生的经历和对他的高度评价。而诗碑则立于墓侧,诗云:“此老生平铁做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唯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元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以诗句赞扬他的才华和浩然正气。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庄昶(公元1437-1499年),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浦口区东门镇(古江浦县孝义乡)人。庄昶“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文采过人”,于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乡试中举人,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当时主考官刘定之柯潜阅卷时赞叹曰:“江浦何如山川而生斯人耶?”
庄昶热爱人民,不满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对民间疾苦充满同情。他在《端午食赐粽有感》一诗中写道:“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chí]贺重午。大官角黍[]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天思敕赐下丹陛,琼筵[yòu]以黄金觞。东南米价高如玉,江淮饿千家哭。官河戍卒十万艘,总向天厨挽飞粟。君门大嚼心岂定,谁能持此回凋残。小臣自愧悠悠者,无术救时真素餐。”这首诗通过端午节时,皇宫中[gōng]筹交错、鼓乐升平和江淮一带米贵如玉、饥民遍野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然而无术回天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