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晨

温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刘景晨(1881~1960),字贞晦,号冠三、潜庐、梅隐、梅屋先生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就读京师学堂,曾执教于温州府学堂温州中学)。民国初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1923年拒曹锟贿选,毅然偕同沈钧儒、陈叔通等南下。在上海结交刘放园、李佩秋、陈石遗、徐悲鸿张红薇郑曼青诸诗画名家。解放后为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浙江文史馆馆员,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被公认为现代“浙江知名的耆宿”。善诗文书画金石,绘画尤长梅花。有西泠印社影印发行《贞晦印存》、《贞晦题画绝句》传世。另著有《题画梅百绝》、《古遗爱传抄》、《贞晦诗集》等。

个人简介

刘景晨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步,他毅然拒绝曹锟贿选,在永嘉县城闹米风潮中仗义执言,出席叶芳将军决定温州和平起义的会议并慷慨陈辞,“冷眼总能明黑白”,“风骨眣眣晚更坚”,不愧为有抱负、重气节的一代文化人。
刘景晨油印本诗集
同时,刘景晨又是二十世纪浙南教育学术事业的有功之臣。他早年投身新式教育活动,参与筹建温处学务分处;民国初年缙云知事任上关注新学制工作;抗战胜利后为捐充城区小学教育基金举办书画义卖。尤其是弘扬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乡邦文献整理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饮誉学界的《敬乡楼丛书》,一至四辑内有三辑即由他经手校点行世;孙诒让[zuǎn]光绪永嘉县志》,是他倡议补刻;不负众望的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是他率先发起;而抗日战争后期开办的永嘉县修志局,他身为总纂,苦心孤诣,奔走操劳,尽管“遭寇迁徙,遂无成业”,但精神长存天壤之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以古稀之年出山主持温州市文物管理工作,业绩昭彰,同样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