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梵文Samatha(音译“奢摩他”)的意译,亦译为“止寂”或“禅定”等。观,即智慧。止观是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乃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概念
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 ,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
解读
佛教气功术语。“止、即停止,停心止妄,降伏烦恼;“观”即观达,观察妄惑,达到觉悟。“止观”即“定慧”。唯“止”能“观”,唯“观”能“止”。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大乘义章》卷10:“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诸散动, 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舍那,此翻名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止观辅行》卷1:“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就练功次第而言,“止”在前,先降伏烦恼,停止妄念;“观”在后,断诸妄念,证得“真如”。天台宗倡导“止观双修”。《小止观》:“苦夫泥洹[huán]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