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年

北齐官吏
王松年(652年-不详),字松年,是东魏北齐时期的大臣。他出身太原王氏房支四房王氏之第一房,以门荫入仕,先后担任并州主簿、通直散骑常侍、尚书郎、冀州别驾、并州大中正、黄门侍郎、侍中、散骑常侍、御史中丞等职务。他曾护送孝昭帝从梓宫返回邺城,后在武成帝高湛即位后担任侍中、散骑常侍、御史中丞。他卒于任上,获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谥号“平”。王松年出身名门望族,家族世代为官,他自幼聪颖,才华出众,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是北齐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正文

辟为主簿,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副李纬使梁。还,历位尚书郎中。魏收撰《魏书》成,松年有谤言,文宣怒,禁止之,仍加杖罚。岁馀得免,除临漳令,迁司马别驾本州大中正。孝昭[zhuó]拜给事黄门侍郎。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崩,松年驰驿至邺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于宣罢,容色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于地,百官莫不感恸。还晋阳,兼侍中,护梓宫还邺。诸旧臣避形迹,无敢尽哀,唯松年哭甚流涕,朝士咸恐。武成虽忿松年恋旧情切,亦雅重之。以本官加散骑常侍,食高邑县干,参定律令,前后大事多委焉。兼御史中丞。发晋阳之邺,在道遇疾卒。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

亲属成员

王松年出身太原王氏“四房王氏”第一房,四房王氏在唐代唐高宗列入禁婚家“七姓十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