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昭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齐昭公(?-前613年),姜姓吕氏,名潘,父齐桓公,母葛嬴,孝公异母弟。在位20年(前632至前613)。[1][2][3]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时被易牙、竖刁、卫开方等禁锢,最后饿死,齐国大乱,公子无诡、公子潘等五子各自率党羽争位。公元前642年,太子吕昭(齐孝公)在宋襄公及曹、卫、邾国帮助下攻齐,得以进入临淄即位。齐孝公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儿子被卫开方杀死,公子潘趁机夺位,成为齐昭公。昭公元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与晋文公联军在城濮和楚国作战,晋国取胜,奠定霸主地位。此后,他还参与晋文公会合齐、宋等八国之君的践土会盟,结成同盟。齐昭公在位20年。公元前613年他去世后,儿子吕舍继位,但同年吕舍被异母弟弟吕商人杀害,吕商人自立为君,即齐懿公。[1][2][3]

基本介绍

生平简介
齐桓公四十三年(戊寅,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的齐桓公病重,权臣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乘他病重将他禁[]于室,并筑高墙不准任何人接近他。太子吕昭为避免受到迫害,逃往宋国齐桓公的另外四个儿子公子无诡、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