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龙的化石是由农民杨军在河北省北部青龙干沟南石门子村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发现,属于燕辽生物群。化石于2014年2月被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收购,随后被丁小青和马修·布朗(Matthew Brown)初次整理。2018年,由胡东宇、Julia A. Clarke等人描述了模式种巨嵴彩虹龙。属名来自普通话“彩虹”,取自化石的华丽外观及其提供的一系列新的科学见解。种名来自中文“巨嵴”,取自化石泪骨上的大型嵴。正模标本存于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标本号为PMoL-B00175,发现于距今约一亿六千万年的牛津阶髫[tiáo]髻山组中。标本由一个完整的铰[jiǎo]接骨架组成,压制在一 对正负平板中,保留了软组织和全身羽毛,代表了一个成年个体。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