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人物生平

留学日本

宁调元祖先原籍江西莲花县,后迁湖南省[yōu]县,再迁醴陵县东富镇。宁调元出生于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家庭。幼受业于刘师陶。稍长入[]江书院,从院长吴德襄习训[]、考据。自幼聪明好学,13岁以前秉承父教,后受业于同县刘师陶,稍后入渌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19岁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张继等思想影响,加入黄兴等组织的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参与华兴会长沙起义的筹划,起义因事泄失败,入经正学堂学习。1905年由学堂保送获公费出国,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学。宁调元不仅与黄兴重逢,而且和著名的革命党人陈天华结为好友。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取缔规则”(《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对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多所限制。中国留学生认为这一规则“有辱国体”,发动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忧愤投海,中国留学生的情绪更为炽烈。宁调元是罢课斗争的积极分子,曾被选为文[]干事,起草了大量宣传品。
宁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