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戬

北宋时期大臣
张戬(1030-1076),字天祺,祖籍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张庄村,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载的胞弟。兄弟俩因学识渊博,被尊称为“两张先生”。张戬自幼聪慧,20岁时荣登进士,后历任陕州阌县主薄、普润县令、秘书省著作佐郎及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务。[2][1]
在仕途中,张戬以关心民生、治下有方著称。他在任蒲城知县期间,采取教化措施,减少诉讼,改善民风,深受百姓爱戴。因坚持正义,敢于仗义执言,多次冲撞宰相王安石,反对其变法措施,最终因此被贬为湖北公安知县。他以诚爱人民、治理有方,被史书誉为“爱民以诚,济济有术”。[1][2]
张戬在生前撰有《丧服纂要》《语录》《经学理窟》等著作,流传后世。他的事迹在后世被广泛传颂,作为刚正不阿、关心民众的典范。其孝顺、廉洁和治绩,使他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并被关中学者尊为二张之一,对北宋理学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1][2]

人物生平

张戬幼年丧父,家境由盛到衰,客居他乡,家庭生活极其艰辛。他在兄长张载的影响下,不善嬉游,酷爱读书,以少年老诚闻名乡里,却对博取功名不感兴趣。经兄长劝导,他才勉强应试乡贡。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年),张戬赴京应试,一举成名,荣登进士第,开始步入仕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