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觉非(1913年-1997年),原名文七根,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禺人。[1]
文觉非自幼酷爱演戏,9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虽曾历经学徒和街头卖艺的艰辛,仍坚持梦想投身戏行。18岁时拜丑生梁克章为师,取艺名“文少七”,后得名“文觉非”。[3]他在东南亚一带演出时与梁醒波等被誉为“四大天王”,并在粤港澳等地与众多名家合作,受薛觉先悉心指导。[1]1949年参演了多部影片,包括《宝玉奇缘》《大四喜》《肉阵葬龙沮》等。[4]进入20世纪50年代初,文觉非在广州与罗品超、郎筠玉等共同创立了珠江粤剧团,开始专注于丑生角色的演绎。[1] 1952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汇演,与曾三多合演了《表忠》,并 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2]1958年,文觉非加入广东粤剧院,成为核心演员并担任三团团长。[1]此后,他主演过许多名剧,包括《拉郎配》《借靴》等。[5]人物除了戏剧演出外,还陆续参演了多部电影,如1960年的《佳偶天成》、1961年的《关汉卿》以及1963年的《七十二家房客》。[4]1981年,文觉非在中国剧协广东分会举办的粤剧“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男演员。[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觉非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但他仍坚持关心粤剧院的演出和培训工作,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1996年底,他坐着轮椅参加了广东八和联谊会的聚会,并口述了总结自己艺术经验的文章《生活在新中国》,后由他人记录整理并在《南国红豆》杂志上连载。1997年3月,文觉非在广州病逝。[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