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元米馃-快懂百科
黄元米馃,赣南人也唤作黄糍,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它与糯米做的麻糍,是家乡新春佳节最作兴的两大米馃。将它切成片片,可炒可煮可蒸,甜咸皆宜,入口滑溜溜、香喷喷的,增人食欲。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原料做法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春节前一两个月,上山砍来一种叫板杈的常绿灌木,挖一个土坑,将其堆放于上,燃成柴灰,便成了制作黄元米馃的灰碱。板杈成灰后,装进木桶,倒入几大锅热水,过滤出浓黄色的碱水,将大禾米浸染成金黄色倒入木甑[zèng]蒸熟,倾入石臼,四五个壮劳力手握木梓树制成的丁字形木槌,打铁似地轮番猛砸、猛捣,米渐被打烂,形成团状,置于案板。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送礼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