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清

清代同治朝金溪知县
周福清(1838年—1904年),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号梅仙[a],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鲁迅的祖父,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1][2][3]
周福清早年家势没落,但勤奋好学,热心功名。同治四年(1865年)参加乡试未中,两年后再次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周福清赴京参加会试未中,但得以结识同乡时任监察御史李慈铭。三年后,周福清再次赴京参加会试,取得第一百九十九名贡士,随即在殿试中取得二甲第三十九名,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2]同治十三年(1874年),庶常馆散馆后,周福清以二等第三十五名选派四川荣昌县任知县,后他以父母年老为由申请改派为江西金溪县知县。[1][2]光绪四年(1878年),周福清因与江西抚台不和,遭参劾革去县职,改充教职。次年,周福清进京找李慈铭引见,仍被“以教职选用”,他听从李慈铭的建议卖田捐官,补授内阁中书,此后在京城做官,先后被派遣到会典馆、方略馆等处担任校对官和协修官。光绪十九年(1893年)年初,周福清因母亲去世,回到老家丁忧守孝。[2][4]同年秋,周福清为儿子周用吉打通乡试中举,贿赂浙江乡试主考官殷如璋,后来事情败露,周福清被捕下狱,判为斩监候,后因慈禧太后寿辰将至未遭处决,后被光绪皇帝赦免死罪,在狱中关押八年时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周福清被准予释放,返回绍兴老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周福清在老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1][5]
当代学者段国超评价周福清认为他办事谨慎认真,同时也为人随和,不拘小节平时好骂人,家长意识严重,但是尊老爱幼,不摆架子,平时好逸恶劳,官气十足,但是也崇尚节俭,尊重劳动人民, 身为封建官吏,死时要求丧事从简,表现了朴素的民主思想,平时好指责别人,但是也能严格要求自己。[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