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有年-抖音百科
林有年(1464-1552),字以永,号寒谷,明英宗天顺八年生于莆田县城里后埭[dài]。弱冠之年,以士子身份参加兴化府试,录为秀才,后参加乡试得中举人,授萧山县学教谕。其后升任知县、南京四川道御史、衢州知府等职。著有《寒谷》、《东山》诸录,辑有《东莞》、《武义》诸志。 正文
林有年(1464-1552),字以永,号寒谷。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生于莆田县城里后埭(今属荔城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丧父,慈母抚养成人。有年自幼聪颖敏悟,性情直言快语,且能自奋笃学,勤读《四书》、《五经》,深受乡闾夸奖。 林有年弱冠之年,以士子身份参加兴化府试,录为秀才。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他被举荐赴省垣参加乡试中式,得中举人。主考官阅其文,文章华丽,立论新颖,座师荐予朝廷,授萧山(今浙江杭州东部)县学教谕,主持孔庙祭祀,宣扬儒家经典和皇帝的训谕,教导和管束所属的生徒。因他教学有方,后改任东莞(今广东珠江三角洲东部)县学教谕。不久,因母丧,回家守丧,孝序满赴任。擢[zhuó]升繁昌(今安徽芜湖西南部)知县。任间该地域值岁连饥,他以解民之困为己任,首先割俸以赈,后奏疏朝廷,拨粮赈济灾民,免除课税,缓解庶民无粮之苦。群众受惠,赞声不绝,政绩卓然,被擢升为南京四川道御史。 林有年是位无神论者,忠于职守,谠言直谏。一年之内七次上表奏疏,都能切中时弊,忠心可鉴。因明武宗信邪,以神佛为依托来保持自己的皇位。派遣内臣前往西域去迎生佛。有年获悉后,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急忙上《辟邪妄疏》。林有年为了劝说武宗及早醒悟过来,他在奏章中力劝圣上“致力于修治之本”。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早视朝”;二是“勤经 筵以涵养德性”;三是“去好恶,以肃朝纲”;四是“重师保以讲明治道,无急于心,无荒于事”。遗憾的是,林有年的一番苦心,忠言逆耳,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史书载:“上(帝)怒,逮诏狱”。所幸有南京兵科给事中毛玉抗疏救之,乃谪[zhé]武义县丞,量移知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