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人

主要聚居于中国新疆地区的人种
土尔扈特人(英文名:Torgut[1])是指土尔扈特部的后代。[2]中国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分布在新疆境内,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青海,零星居住在宁夏西藏甘肃云南、台湾和香港等地。[3]一小部分土尔扈特人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俄国,后来又有少部分人迁往美国、法国、蒙古、瑞典等国家,零星地迁往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世界性民族。[2]
土尔扈特蒙古部原是克列(史籍中又称克列亦惕)部酋长王罕(亦做翁罕)的一支禁卫军,当时叫托儿胡图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后,又归入成吉思汗帐下并随其西征。成吉思汗逝世时,将托儿胡图军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13世纪中期,蒙古人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伊利、金帐、窝阔台察合台四大汗国,托儿胡图军就逐渐演变成为土尔扈特蒙古部(俄国人称其为卡尔梅克人),并于整个克列特部游牧于色楞格河叶尼塞河、鄂化河等流域。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初期,土尔扈特又逐步迁徙到阿勒泰塔尔巴哈台一带游牧。17世纪初,即1630年前后,又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西迁到额济勒河、乌拉尔河一带,并定居游牧,先后经历了和鄂尔勒克、书库尔岱青、朋楚克、阿玉奇、策凌敦多布、敦多布旺布、敦多布达什、渥巴锡等八代汗王的统治。1771年,土尔扈特蒙古人在其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故土,游牧于天山南北地区。[4]
中国的土尔扈特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3]东归清朝后,土尔扈特人在道光同治年间,接连帮助清朝平定了西部的张格尔叛乱和陕甘回乱。光绪年间更是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成为了西部边疆有力的镇守者,为中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5]

历史沿革

族群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