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尾龙类

坚尾龙类
坚尾龙类(学名:Tetanurae)是一种古生物恐龙类型,首次出现于侏罗纪早期或中期,包含了大部分的兽脚亚目恐龙,也包含恐龙的后代鸟类。坚尾龙类的定义为:在兽脚亚目之中,亲近于现代鸟类,而离角鼻龙较远的所有物种。坚尾龙类的演化支包括大部分的兽脚亚目恐龙,如始祖鸟异特龙偷蛋龙棘龙暴龙伶盗龙等,以及所有现代鸟类。第一种被命名的中生代恐龙是斑龙,是一种基础坚尾龙类恐龙。坚尾龙类的特征包括:肋骨表明它们具有一个类似于现代鸟类的先进的空气囊通风肺系统,以及先进的循环系统。其他坚尾龙类特征包括:手指的第四个消失,颌骨牙齿位于眼睛前方,肩带呈带状,颌骨孔,以及坚硬的尾巴。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大型的肉食恐龙如棘龙和阿诺扎龙繁盛,但可能在白垩纪结束前在北半球灭绝,由巨大的霸王龙科取代。
许多著名的恐龙属于坚尾龙类,包括:始祖鸟、跃龙、偷蛋龙棘龙暴龙、迅猛龙、以及所有现代鸟类。第一种被命名的中生代恐龙是斑龙,是一种基础坚尾龙类恐龙。

定义

坚尾龙类意为「坚挺的尾巴」,是由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在1986年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来建立,包含了大群的兽脚亚目恐龙。高斯特的这份研究是首次将亲缘分支分类法应用于古脊椎动物学上。坚尾龙类的定义为:在兽脚亚目之中,亲近于现代鸟类,而离角鼻龙较远的所有物种(Kevin Padian等人, 1999年)。高斯特认为坚尾龙类是由肉食龙下目虚骨龙类所构成;但在高斯特所界定的肉食龙下目之中,有许多属后来被分类为虚骨龙类,或是基础坚尾龙类恐龙(Oliver Rauhut, 2003年)。在1999年,保罗·塞里诺建立新坚尾龙类,包含有结状关节的肉食龙下目、虚骨龙类,而不包含棘龙超科。也在同一年,Kevin Padian等人将坚尾龙类定义为鸟兽脚类的同义名词(Gregory Paul, 1988年),但这个定义稍晚于保罗·塞里诺的定义。

演化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