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内维尔·张伯伦

原英国首相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23-1924 年及1931-1937 年任英国财政大臣:1924-1929年任卫生大臣。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2][1]虽然不是唯一的制定者。1938年9月召开了慕尼黑会议会上,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纳粹德国将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决议,会后,他凯旋,受到崇拜和赞美。[3]
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伯明翰,于1915年被选为该市市长。1916年12月,张伯伦担任英国国民服务总干事,但由于权力不足,他于1917年8月辞职。从1918年12月起,张伯伦成为下议院保守党议员,此后担任邮政大臣、武装部队军需总长、卫生大臣及财政大臣。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2]
1938年9月30日,张伯伦代表英国和希特勒签下《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史称《慕尼黑协定》。在这项协定中,张伯伦和时任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出卖了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张伯伦于9月3日代表英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4月,英军被迫从挪威撤军。同年5月10日,张伯伦宣布辞职,由丘吉尔接替首相职位。[2][4]
此后,张伯伦在丘吉尔的内阁中担任议会主席。1940年9月30日,张伯伦因健康问题辞去议会主席职务和保守党党魁职务,并于1940年11月9日逝世。[2]2006年,在英国人排出的一份“英国首相排行榜”上,张伯伦被排到了最后一位。[1]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