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隆

清代康熙初年起义军首领
杨起隆(?—1680年),清代抗清人士。[5][1][4][2]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杨起隆与黄吉、陈益等人密谋反清复明,组织了“中兴官兵”,自称朱三太子“朱慈𫞩”,并私造年号“广德”。然而,他的计划遭到了纳兰明珠图海等人的镇压,最终失败逃走,黄吉与陈益被杀。[6][4]康熙十九年(1680年),杨起隆在陕西凤翔被图海逮捕,送回北京处死。[1][4][5]

人物生平

康熙初年,在京城地区由于满洲贵族的圈地运动以及“逃人法”的实施,八旗主奴、主佃之间的矛盾突出。杨起隆利用宗教(有人说是白莲教)为掩护,积极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时,已发展了以八旗奴仆、佃户为主的队伍约有千人。[7]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云南发起了反抗清朝的行动,这让清朝的统治者感到比较恐慌。当吴三桂反清的消息传到京师时,此时在京城的杨起隆看准机会,组织了北京的汉族人民和一些原本属于八旗的奴隶,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他宣称自己是明朝的后代,并自封为"朱三太子",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取名为"中兴军",并定下了年号“广德”。义军用白布条裹头,身披红布。原本,杨起隆计划在12月13日的凌晨发动起义,但到了12月11日那天,当八旗奴仆黄吉、陈益等三十多名“中兴军”成员在周全斌的儿子周公直家中密谋时,他们的主人得知了消息并向清廷告密。清廷兵部尚书明珠都统图海等率兵包围周公直家。面对这种情况,杨起隆决定提前行动。由于双方的兵力差距太大,“中兴军”最终未能成功。起义失败后,包括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在内的二百多人被杀。杨起隆设法突围逃到了陕西,继续他的反抗活动。[4]康熙十九年(1680年),杨起隆被清政府抚远大将军图海抓获至北京并被处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