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挂面-快懂百科
挂面(fine dried noodle)又称卷面、筒子面、须面,是以小麦粉、其他粮食粉、禽蛋(或蛋黄粉)、蔬菜(或蔬菜粉、蔬菜汁)、水果等为原料,添加食用盐(或不添加)、碳酸钠(或不添加)、面质改良剂(或不添加),经机制加工或手工加工、烘干或晾晒制成的干面条。[2][5][6][1] 中国食用挂面的历史悠久,唐代便以有被称为“须面”的挂面出现,而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中则第一次使用了“挂面”一词,出现了真正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被人们食用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挂面生产以手工制作为主,但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现代化技术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制作。[6]目前,挂面制造业已采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改变了传统作坊模式。[7]2019年,中国挂面行业的总产量为839.20万吨,较上年增长3.3%。[8]挂面种类多样,依据制作工艺、添加物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面、空心挂面等种类。[2][9]挂面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富含铜元素,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4] 历史沿革
挂面的食用历史
中国食用面条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面条制品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时称为"煮饼"、"水溲饼"、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有汤饼的记载。崔实《四民月令》亦有相关记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