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躄鱼亚目-抖音百科
细斑躄鱼全长13厘米,诱饵大约等于第二背棘的长度。大斑躄鱼全长15厘米,皮肤具有很多的瘤状突起。淡水眼斑躄[bì]鱼全长14厘米。 条纹躄鱼
全长25厘米,雄鱼比雌性的条纹更密集、皮肤附肢更扩大。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栖息于亚热带(北纬43度~南纬50度,西经88度~西经154度)岩礁区和杂草丛生的河口附近的沿岸底部,深度10~219米。喜欢趴在沙子或碎石上,体形和颜色随周围环境改变,很难辨认。不大会游水,使用胸鳍和腹鳍行走,样子很像蛙。触角前端有饵样的皮肤,用它呈8字形摇动,引诱小鱼及底栖甲壳动物上钩有接近的鱼,一口和水一齐吞下,就好像那鱼自己跳进它嘴里一样,无声无息,别的鱼都没有注意到。吃下东西后,它把触角收回,紧贴在头上。据观察能够像河豚一样使身体膨胀。遇敌害时腹部充满空气漂浮于水面。常作为观赏鱼。具商业性隶属鮟鱇目躄鱼亚目躄鱼科躄鱼属,本属体表皮具棘刺。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主要产于印度-西太平洋,北起中国、日本、南至澳大利亚,大西洋西侧亦较东侧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海鱼类,常潜伏于海湾滩涂、浅海地区岩礁及珊瑚丛中,以假臂状胸鳍在海底匍匐爬行,常摆动吻触手诱食小鱼及底栖甲壳动物,遇敌害时腹部即充满空气漂浮于水面。大都产浮性卵。有时个别个体随暖流达高纬度海域。有些种类体色随环境变异。我国产5种。躄鱼个体小,皮肤粗糙,不作食用,多作肥料。因有特殊的习性,又易于饲养,在水族馆颇为人们所喜爱 。 毛躄鱼
毛躄鱼全长20厘米(有报道说45厘米),第一背棘长度约与第二背棘相同。诱饵长度超过下个背鳍条。体与头部为亮黄褐色,有狭窄的暗褐色的条纹。各鳍均有暗褐色斑点。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似乎印度洋的大洋性岛屿没有出现。我国见于台湾以南。栖息于热带(北纬28度~南纬35度,东经26度~西经149度)深海域泥质底或浅海域岩礁区,深度0~90米。细斑躄鱼全长13厘米,诱饵大约等于第二背棘的长度。饵球为小圆球状或可能是丝状。腹鳍的最后鳍条分叉。尾柄几乎不存在。体色可变,通常为黄色、红色或灰黄褐色,时常在背鳍基底后部具有一个模糊的深色斑点。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栖息于热带(北纬35度~南纬40度,东经28度~西经107度)潮间带洼地或泻湖与岩礁附近,深度0~104米。善于躲藏在岩石和海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