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鳌

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仇鳌(1879-1970年),原名炳生,学名曜元,字亦山,晚年自号“半肺老人”,湖南湘阴(今汩罗)人,1949年加入民革。曾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等职。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
仇鳌早年务农,后入乡塾求学,通过长沙府学试成为生员。1904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明治大学,期间结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先入华兴会,后转入同盟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仇鳌自南京返湘,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展难民救济工作。抗战胜利后,他任湘、鄂、赣敌伪产业接收清查团团长,湖南省政府委员、省参议员等职。1949年,他任长沙市和平促进会主任委员,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运动。1970年2月9日,仇鳌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仇鳌墓于1999年9月被汨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汨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孙中山命回国发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因内部有人告密被命后,奉命回湘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被推为国民党湖南支部长,并出任省民政内务司司长。民国再次避难日本。6年,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仇鳌潜入零陵一带联络阀张敬尧被驱走后,仇鳌任湖南交涉外交司司长兼长岳关税都督,创办船山学社。1921年,毛泽东在船山学社内创办自修大学,发展革命组织,他筹集资金,竭力协助、掩护毛泽东等人的革命活动于英、美、法、意等国。1926年,主持《湖南民国日报》,聘谢觉哉、龚饮冰主笔,积极支持北伐和1928年,仇鳌任国民革命军战地政务委员,后任国民政府[quán]叙部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南京返员兼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后赴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关于国共两党和谈经过的报告,并组成特种委员会进行审查,仇鳌是召集人之一。胡秋原起草的南事变”真相,对新四军多有指责,他嘱秘书另拟报告提交讨论,使胡的报告作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