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其前身是建于1951年的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由大夏大学外文系和光华大学外文系合并组建),首任系主任为周煦良教授。1972年-1980年一度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学院现设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翻译、西班牙语7系,有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新西兰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等八个研究中心和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成为国内知名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重镇。
学院现有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和英汉翻译、西班牙语七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外国语言文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外文系。现有职工192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40名。在读全日制学生1244名,其中博士生33名,硕士生181名。1998年设二级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2010年设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下设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和外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还编辑出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此外,学院与美、英、澳、日、德、法、俄等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派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学院每年还招收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教师、教育硕士等近百人。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