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快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又名“山东快书”,发源于鲁西南一带。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是先有唱词后配竹板,以四页竹板配合说唱,具有气势强烈、语言粗犷、村野气息浓厚等特点,已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历史沿革
起源
竹板快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一群落榜的举子在临清客店停留时,因对现实的不满,共同编写了《武松传》的唱词,以此嘲讽社会和政府。这些唱词随后由一位名叫李长清的举子带回茌平县南岗子王庄老家,并传给了会唱山东大鼓的傅汉章。傅汉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并在曲阜林门庙会上首次公开演出,标志着“唱武老二”(即山东快书)的正式诞生。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