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抖音百科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guó]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三门峡市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211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 167个居委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连接中原与西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华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升 华,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崤[xiáo]函文化。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达摩文化、砥柱文化、甘棠文化、根亲文化以及古代崤函交通文化、战争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正是崤函文化的典型代表。[1] 政府机构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