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邛崃)古城,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西部,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1][2],古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城,始建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3][4]2007年,临邛古城正式获批国家AAA级景区。[4][5] 临邛古城的城墙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时还是木质,到了汉末时改筑成土城墙,至明正德十六年才修成了内土外石结构。临邛古城城墙大部分走向都很平滑,但在西南角的一段出现几个弯曲,几乎成为一个w形。在临邛古城城墙外面十余米,有一条人工河与城墙周围平行,河宽约6米,老百姓称此河为护城河。[2]临邛古城挖掘利用南丝路文化根脉,依托白沫江、文井江和十万亩川西竹海“两江一海”丰厚山水人文资源,以茶马古道为串联,打造了旅游环线。[6]临邛古城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了如铁花探秘、长乐未央等各类形式的文化活动,推进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6][7] 临邛古城拥有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临邛川剧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还有十方堂邛窑遗址等5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各1个。[1] 风雨变迁
“临邛古城的起始作用是军事性的、防御性的。”有专家认为,所谓“临邛”,就是“临边”,临边就有冲突与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