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理学

以程颢等为奠基人的思想学派
新安理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学派,[1]尤其在新安(后称徽州)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显著,被尊称为“新安理学”。[2]该学派的奠基人程颢程颐以及集大成者朱熹,他们的祖籍均位于新安江畔的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由于徽州曾被称为新安郡,因此这一学派得名为“新安理学”。[3]朱熹本人也自称“新安朱熹”。

发展历史

新安理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 南宋时期是新安理学的形成期。此时,徽州地区有许多学者追随朱熹,他们围绕着朱熹,深入研究性命义理之学,发掘“四书”“五经”的深刻内涵,确立了阐述朱子学说的学派宗旨。2. 元代是新安理学的发展期。在这个时期,新安理学家致力于澄清朱子学说的歧义,捍卫其纯正性。3. 元末明初是新安理学的鼎盛期。学者们反对单纯地遵循传统,提出“求真是之归”的口号,追求真正理解朱子学说的本质,而非盲从他人。4. 明中后期,一些学者偏离了新安理学的宗旨,转向“王(阳明)学”,导致新安理学逐渐衰落。

主要著作

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包括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作品,如《性理字训讲义》《太极图书》《近思录注》,以及阐发程朱学术思想的书籍,如《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包含了他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