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2018年10月10日晚22时6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长约5600米,高70多米,宽约200米。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演变“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着毁灭性破坏。 情况介绍
一次滑坡
2018年10月12日,据现场水文监测,金沙江堰塞体自10月12日17时30分自然溢流,过流量逐渐加大,形成了较大过流通道,堰塞湖上游站水位13日0时45分达到洪峰水位2918.3米(假定基面,相应蓄水量约2.9亿立方米,累计上涨36.4米),此后开始回落,8时已回落至2906.04米,相应蓄水量约1.8亿立方米,入库流量维持1660立方米每秒,水位累计下降12.26米,每小时平均降幅1.71米,最近1小时下降2米,蓄水量已减少1.1亿立方米。水文部门初步推算堰塞湖最大下泄流量约10000立方米每秒(13日7时左右)。[1] 2018年10月13日,堰塞湖坝下60公里处堰塞湖(坝下)站13日0时50分河道水位开始上涨,6时水位涨至2731.7米,累计上涨16.24米;坝下70公里处干流叶巴滩水文站估算13日8时流量增至7800立方米每秒,较7时流量增加400立方米每秒,涨势趋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