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武

曾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
方振武(1885年—1941年),原名方运策,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曾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著名抗日将领。[1]
方振武在辛亥革命前夕考入了安庆武备学堂,并加入了同盟会,先后参加了反清起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1921年孙中山组织广州政府进行北伐,方振武任北伐大队长。1926年,方振武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担任第五军军长,征讨北洋军阀,后又先后担任了第9方面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并参加了二次北伐,攻下了被军阀占领的济南后方振武任济南卫戍司令。1929年5月,方振武被任命为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因反对蒋介石遭软禁下狱。直到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下野后才获得自由。出狱后,方振武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成立了抗日救国军,北上抗日。1933年5月26日,方振武连同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司令部,收复失地。冯玉祥被迫辞职后,抗日同盟军由方振武、吉鸿昌领导,不久,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贼军”,“抗日讨贼军”失败后,方振武被迫出走海外。全面抗战爆发,方振武立即回国,打算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力量,为了重整抗日武装,方振武到桂林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买枪支,但却遭到了特务的监视、捣乱,不得已,方振武出走香港,在港期间,方振武积极联系海外抗日力量,组织“海外侨胞联谊会”等抗日团体。1941年12月18日,日军侵占香港后,方振武再次返回内地,欲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卫国,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特务暗杀,时年56岁。[1][2]
曾与方振武共事过的开国少将廖运周评价方振武将军:“纵观方振武将军的一生,他不愧是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民主斗士;追求真理,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坚持主政抗日,不惜毁家[shū]难,血战沙场的将领;长期与中共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为推翻帝制,反对新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贡献毕生的精力,表现出强烈的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