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

中国近代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陆志韦(1894-1970),原名陆保琦,字志韦,浙江省吴兴县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1952年,陆志韦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陆志韦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2]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韵学领域,研究内容包括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文字改革等方面。陆志韦还是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55年,陆志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3]

个人经历

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等。后到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陆志韦
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博士论文《遗忘的条件》。同年回国,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后来改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直至1926年冬。在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心理学系执教期间,先后讲授过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大纲等课程,首次在国内介绍巴甫洛夫的学说,并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927年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