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Forty-eight scenes of Jinling[1])是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2]
金陵四十八景最初可追溯至刘禹锡的《金陵五题》,[2]后从“五景”“十景”直到发展为“四十八景”,[3]对金陵四十八景的记载既有文字类的描述,也有明确以绘画形式出现的记载。金陵四十八景起自明万历年间,南京人加入这种有图有咏的大合唱,明代画家张宏曾绘《栖霞山图》,为金陵四十八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清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又发展为金陵四十八景。据清光绪时人徐虎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册显示,金陵四十八景有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等,其中新增加的有珍珠浪涌、化龙丽地、商飙别馆、木末风高、甘露佳亭、楼怀孙楚、 台想昭明、来燕名堂这八个名胜,大多与六朝历史文化相关。[3]随着时间推移,多数金陵胜景已被破坏或者无迹可考,南京市为进一步保护现有金陵四十八景并拓展南京现有的组景景观,《金陵晚报》评出2005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评选出2012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2] 历史发展
其来源可追溯至中唐诗人刘禹锡,刘有一组吟咏南京名胜的《金陵五题》,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在诗人看来,这五处无疑是当时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这组诗中品题的五处,多为后人持续关注。以乌衣巷为例:唐韩翃《送客之江宁》:"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唐孙元晏《乌衣巷》:"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这些都体现了后人对刘禹锡选择的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因此《金陵五题》也可以说是刘禹锡所品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