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祖

湖南宁远县的清朝知县
汪辉祖(1730年-1807年),清朝时期的一位良吏,字焕曾,号龙庄,出生于浙江萧山县大义村[1][2][3]他在20岁时开始担任幕僚,后来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中进士,五十二年任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4][5][6]汪辉祖精通法家学说,博览群书,善于处理民间纠纷和诉讼案件,深得民心,被称为“廉明听正”。[7][8]在任宁远知县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鼓励发展生产,教化民风,崇尚节俭,修筑城墙,兴修水利,创办书院。[9][10]他还处理了一起重大案件,即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使用“宽永钱”甚多,朝廷怀疑有人私铸,诏苏、浙、闽、粤省总督巡抚严查处置。闽、浙总督尹继善委托汪辉祖查办此案。汪查明“宽永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非民间私铸。尹继善对汪赞赏说:“做官治事,不能不用读书人。” 汪辉祖回乡后,应浙江巡抚罗长麟之召,共商萧山西江塘事议,原需条石178丈需钱28900缗,在汪辉祖的督导下220余丈只需22513缗,为萧山水利、百姓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他还建议将“海宁南沙隔江而治”划归萧山,为当代围垦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功绩。汪辉祖一生好学不懈,精明干练,为人正直,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在城里苏家潭告官退养,享年78岁。

人物简介

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绍兴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生于雍正八年十二月十四日(1730年1月21日),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三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三年举于乡,四十年成进士。早岁游幕,后知湖南永州府宁远县。著有《元史本证》、《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事具阮元[yán]经室集二集》卷三《循吏汪辉祖传》及瞿兑之《汪辉祖传述》。
清学者、藏书家。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39岁时游京师,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湖南宁远知县、新田知县,署道州知州,以廉洁见称,后以足疾引退,老幼泣拥于前。归家闭户读书,专事著述。嘉庆初诏举孝廉方正,当地文士劝他应诏,他坚辞不就。所论述以务实有用之学为宗。富于藏书,先后所积数万卷,藏于“环碧山房”之中,经史之书收留为多。闲暇时则手执一遍,躬自校[chóu]。编撰有《环碧山房书目》。藏书印有“萧山汪氏环碧山房珍藏印”。尤精于史学,对姓氏研究颇有成就。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楚中杂咏》、《龙庄四六稿》、《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略》、《二十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稀姓名录》、《辽金元三史同姓名录》、《学治佐证》、《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学治续说》、《晚庐归稿》等20余种。四子汪继培,字因可,藏书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