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卢固语

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
泰卢固语(తెలుగు)是印度安得拉邦(AndharaPradesh)和泰兰戛纳(Telangana)泰卢固人的语言,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1][2][3]属达罗毗荼语系中部语族。[4][5][6]使用人口超过8,000万,[7]居同语系各语言之首。在东南亚、美国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中的岛屿,也有少数人使用。泰卢固语在公元前300~前100年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并采取了南婆罗米字母。现代泰卢固文即由此发展而来。

简介

泰卢固语(తెలుగు)是印度泰卢固族的语言,安得拉邦和泰兰戛纳邦的官方语言。泰卢固语的最早文献见于公元633年的铭刻。泰卢固人的民族文学始于11世纪。
南亚印度民族,又称安得拉人和泰兰戛纳人。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和泰兰戛纳邦,相邻各邦亦有分布。属达罗毗荼人种类型。使用泰卢固语,属达罗毗荼语系东南语族,受梵语影响很大,吸收大量梵语词汇。字母与坎纳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体演化而来。信仰湿婆教和毗湿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有人认为泰卢固人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后裔。公元前3~公元3世纪曾建立安度罗国,有发达的文学艺术。19世纪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备受严重剥削。印度独立后,于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泰卢固人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个种姓,每一种姓又分数以百计的亚种姓。但种姓界线不如其他地区严格。实行种姓内婚,允许交表亲,寡妇不许再嫁。人死后在河边火化,余烬投河。多数人以务农为生,部分人从事渔业
泰卢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