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池夜月

象池夜月
峨眉山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吟咏。观赏峨眉月的最佳地点包括报国寺、萝峰顶、万年寺、仙峰寺以及洗象池等处,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最为适宜。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留下了描写峨眉月的佳作,如陆游的“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眉半轮月”,王士祯的“愁中巫峡暮云合,望里峨眉秋月斜”,朱彝尊的“飞来一片月,相忆卷帘看”,以及刘豫波的“佛灯寒照寂无声,云翠四围山吐月”。其中,“象池夜月”作为峨眉十景之一,因其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备受推崇。[1][2][3]

历史记载

据1947年出版的《峨眉风光》一书记载,洗象池是观看峨眉山月的最佳场所。书中指出,洗象池周围有山环绕,前方视野开阔,且树木众多,这些条件使得此处的观月体验极为完美。相比之下,金顶虽高,但缺乏背景衬托,而洗象池下方则因山峰重叠、树木密集而逊色不少。因此,“象池夜月”成为峨眉十景之一,其美景甚至可以媲美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诗歌描述

洗象池的夜月景色常常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当夜幕降临,云雾散去,天空变得湛蓝,群山寂静,微风吹拂,一轮明月悬挂空中,将光芒洒向周围的森林。月光照耀下的洗象池及其周边建筑,显得庄严而宁静。洗象池旁的古刹仿佛一头大象的头部,大殿如同额头,两侧厢房犹如双耳,而半月台下的阶梯则好似长长的象鼻。这种景象究竟是自然的巧合还是设计者的精心安排,令人不禁产生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