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豪猪科

哺乳动物纲啮齿目的一科
美洲豪猪科(Erethzontidae):亦称新大陆豪猪。有5属18种。分布于美洲。与旧大陆的豪猪科外形非常相似,但亲缘关系大不。刺较短,较细,通常不超过4厘米,爪长。树栖性,个别种类有缠绕长尾。与豪猪科一样,美洲豪猪科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在南北美洲重新相连后,从南美洲到达了北美,北至加拿大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都能见到,包括豪猪型亚目中分布最北的成员。

物种学史

南美、非洲两类豪猪都同时出现在早渐新世。由于它们的头骨、咬肌、牙齿都极相似,而地理分布却相隔在大西洋两岸,如何解释这两大类关系是化石啮齿类研究中引起热烈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与大陆漂移有关。当中始新世时南大西洋较窄,有可能乘“天然筏”彼此迁徙。有人认为两类豪猪都起源于北美副鼠类(Reithroparamys),分别经亚洲迁入非洲和经中美进入南美的。还有人认为它们都起源于南亚的面包鼠类而传至非洲、南美。豪猪栖息于低山森林茂密处穴居。
在新大陆(南北美洲)和旧大陆(亚洲、非洲欧洲)都生活着豪猪。但这两地的豪猪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大陆的豪猪是攀树的,而旧大陆的豪猪全都生活在地面上。
美洲豪猪的棘刺发展演变是有一个过程的,豪猪身上原来只有鬃毛,后来有的个体偶尔长出几根硬而长的角质化棘刺,在大自然的长期生活中遇到强敌时,棘刺发挥了御敌的主要作用。这种特征在后代繁殖中逐渐遗传下来,久而久之,棘刺便几乎长满全身。可见,豪猪长棘刺,是由鬃毛逐渐转化的结果,体现了豪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