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豁

东晋征西大将军
桓豁(320年—377年),字朗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晋将领,宣城内史桓彝第三子、大司马桓温之弟。[1]
桓豁最初任司马昱属下的从事中郎,后转任吏部郎。升平三年(359年)西中郎将谢万率军抵抗前燕溃败,导致许昌、颖川、谯、沛等各城都相继落入前燕之手。升平五年(361年),大司马桓温指派尚未拜官的桓豁都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建威将军、兼新野和义成二郡太守。同年,桓豁北攻许昌,击败前燕将领慕容尘并攻下许昌,因功进号右将军。后升任荆州刺史,累加至征西大将军。曾多次出兵抵抗或援助前秦荆州、蜀地或前凉的战事。太元二年(377年),桓豁逝世,年五十八。追赠司空谥号“敬”。[1]

人物生平

初守荆州

桓豁少有美誉,征聘于司徒府,授以秘书郎,不就。后任当时为抚军将军的司马昱属下的从事中郎,后转任吏部郎。桓豁后以患病辞官,再被任命为黄门郎时,正遇上因升平三年(359年)西中郎将谢万率军抵抗前燕却因其指挥失当而溃败,而导致许昌、颖川、谯、沛等各城都相继落入前燕之手以及豫州当地人混乱不安的局面。当时掌权的桓温于是于升平五年(361年)指派尚未拜官的桓豁都督沔中七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襄阳郡、义成郡、竟陵郡江夏郡)诸军事、建威将军、兼新野和义成二郡太守。同年,桓豁北攻许昌,击败前燕将领慕容尘并攻下许昌,因功进号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