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张玉敏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进入贵州纳雍县公安局工作。1983年,她调入西南政法大学,从事民法、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工作。[2]1992年,张玉敏主编了中国最早一批《知识产权法》教材。[3]1999年起,她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2]2000年,张玉敏开始在民商法专业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博士;2012年,她卸任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并引领张耕、廖志刚、李雨峰、邓宏光等相继加入知识产权法教学队伍。[3]2018年,张玉敏参加中南大学法学院“商标抢注的法律治理之我见”主题讲座。[4]2024年9月,张玉敏参加西南政法大学的开学典礼。[5] 张玉敏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期间,除了主编《知识产权法》教材,还创作并编写了《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等在内的十余部知识产权类著作,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中国欧盟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一项。[2][3]2012年张玉敏被评为“全国十大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她参与的著作曾获得“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3] 人物经历
张玉敏,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为支援三线建设张玉敏被分配至贵州省纳雍县工作,先后任纳雍县公安局预审员、副局长、法院副院长。[2]1983年,张玉敏调入西南政法大学,从事民法、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工作。[2]当时,知识产权刚刚被引入中国。1985年,学校开始在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因学校都没有这门学科系统成套的教材,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困难,[3]于是张玉敏开始编写系统教材,帮助学生们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3]1992年,张玉敏主编了中国最早一批《知识产权法》教材,此后她创作并编写了《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等在内的十余部知识产权类著作,搭建起了西政知识产权学科课程育人体系。[3]1993年,张玉敏在参编的《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专家建议稿中,首次提出了要在知识产权领域实行“诚实信用”原则。[3]同年,她担任硕士生导师并于1996年被评为教授。[2]1999年起,张玉敏任博士生导师并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科带头人、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2000年,张玉敏开始在民商法专业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博士。[3]2012年初,张玉敏卸任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在她的引领下,张耕、廖志刚、李雨峰、邓宏光等相继加入知识产权法教学队伍,并在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