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训纂-快懂百科
自汉唐以来,对礼仪的研究中,郑玄的注释最为精妙深刻,孔颖达的注解最为广博丰富,而卫浞的集合解说则是详细明确的典范[1]。明朝永乐年间,陈潞的集合解说被专门列为学校教材,科举考试也以此为准,导致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逐渐式微。随着时代变迁,学者们离古代越来越远,缺乏传统的师法传承,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理论空洞、浮夸以及拘泥于细节的问题。清朝时期,经学得到复兴,乾隆初期颁布了《礼记义疏》,这对学术界是一大恩惠,使得古代的意义得以重新清晰地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由于书籍数量众多,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法全部购买[2]。 图书目录
- 序
- 卷一 曲礼上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