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淑人

日本考古学家
原田淑人(Harada Yoshito,1885.4.5~1974.12.23),日本考古学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史学科,担任过东京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和日本考古学会会长,东京帝国博物馆鉴定官、历史课课长,文化财专门审议会第三分科会史迹部会会长等。
考古学上的成就,主要是通过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东亚古代文化,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著作有《东亚古文化研究》、《东亚古文化论考》、《汉六朝的服饰》、《从西域发现的绘画来看服饰的研究》、《考古图谱》等。

人物经历

原田淑人于1885年4月5日出生,其父为著名的汉学家,他从小受到汉学的深厚熏陶,特别爱读中国汉代典籍,汉学教养颇深。原田早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史学科,师从白鸟库吉学习“东洋史”和“文献学”,毕业论文题名《明代的蒙古》。1908年于东帝大文科大学史学科毕业后进入同校大学院学习,转攻中国的风俗史和服饰史。在学中由于用功过猛,眼生疾病,文献研究产生困难,转而从事考古学研究。由于当时东帝大文学部史学科中的国史学科[hēi]板胜美教授和东洋史学科池内宏教授认为:作为文献史学的补助学的考古学十分重要,意识到在古代史研究中,考古学不可或缺。为此,1914年,东帝大文学部专门开设了“考古学讲义”课程,作为史学科授业中的一门课程,聘请东洋史学科毕业的原田淑人担任讲师。从此之后,日本的“东洋考古学”与原来由坪井正五郎、鸟居龙藏等人主持的东帝大理学部“人类学教室”(日本传统考古学研究部门)逐步分道扬[biāo]。特别是随着日本帝国对外侵略势力的逐步扩张,“东洋考古学”随之延伸至东亚各国,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原田淑人从而被日本考古学界公认为“日本近代东洋考古学先驱”之一。
1915年原田参加日本宫崎县西都原古坟群调查和发掘工作。1918年任“朝鲜总督府”古迹调查委员会委员,随后在朝鲜各地调查和发掘,在平壤市郊区发掘了汉乐浪郡遗址和王墓。1921年升任东帝大副教授。1921~1923年赴英国法国美国留学,并在欧洲各地和埃及访问、考察。1925年以后,在中国参加“东亚考古学会”的活动,相继主持对黑龙江省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山西省大同北魏平城遗址河北省邯郸赵城遗址、山东省曲阜鲁城遗址等调查发掘工作。193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任日本重要美术品调查委员会委员。1935年任日本学术会议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39年获该校文学博士学位。1943年当选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46年从东帝大退休后任圣心女子大学、东洋女子大学教授。1947年任日本考古学会会长。1950年任日本文化财团专门审议会委员。1952年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讲师。还曾任东京帝国博物馆鉴定官、历史课课长,文化财专门审议会第三分科会史迹部会会长等。1957年4月又以日本考古学代表团团长身份再次来中国作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参观、访问、讲学。197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