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羌战争

东汉时期东汉与西羌部落的战役
东汉与羌的战争是指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之间进行的长达百余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共分为五次,分别发生在公元77年至101年、公元107年至118年、公元139年至145年、公元159年至169年和公元184年至214年。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最初,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北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此战之后,关中更加荒芜,成了羌、氐、匈奴、拓跋等族的混杂区,东汉西北人口大量内迁,导致河套以南地区也成了“羌胡区”。唯一幸免战乱的西北地区凉州西部,尤其是敦煌酒泉张掖等郡在战争时相对稳定,此地是后来张氏前凉的根据地。

简介

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汉朝军队也屠杀西羌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

背景

汉宣帝时代赵充国就对屡次侵犯边郡的先零羌进行就地打击。汉光武帝时代的马援亦是如此。本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大允谷(今青海省贵德)的烧当羌,其首领滇良联合其他诸羌,击败了先零羌,夺得了大榆中地。烧当羌因此开始强大,在新莽末年、更始帝隗嚣时期,不断侵入边郡,甚至深入内地。滇良死后,儿子滇吾继立。滇吾继位后,该部落日趋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