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觉寺

广东阳江漠阳江畔的寺庙
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1]

历史沿革

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2]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禅房。寺门横额“漠阳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苏东坡手迹。“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後,经过十多年的修[],寺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气势雄奇,为寺增辉。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寺内碑刻15块,珍藏佛经100部。
石觉寺
古刹昔日香火旺盛,僧侣云集,达客骚人多有题赋,为古寺增色增辉。八角亭门楣上端“登彼岸”乃苏东坡手迹;大殿门口正额“漠阳福地”是明朝鼎湖山庆云寺二代祖师释在惨所书;两边联“漠江水汇三摩地,顿[]山呈一指禅”,系清代状元林召裳所书;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亲自为本寺题写了寺名“石觉寺”,笔势浑厚有力,书于山门之上。原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六榕寺方丈释云峰老和尚为石觉寺撰对联:“石窟藏经自古禅栖无俗地,觉坛悟教从来佛度有缘人”,如是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