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是柔石创作的一部近代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9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闻名。[1]
《二月》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春天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着年轻教员萧涧秋到芙蓉镇任教,与寡妇文嫂及美貌恬静的陶岚之间的纠葛展开。萧涧秋对文嫂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并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决定娶文嫂为妻,但又深爱着陶岚。然而,文嫂绝望中自尽,令萧涧秋极度痛苦,最终离开芙蓉镇前往上海。[2]小说背景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小说以悲悯之爱的道义叙事为主要叙事层面,呈现了人道主义的理念,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艺术特色方面,作品以心理描写见长,着重表现人物的心态意绪,突出了生命的格调情调,表现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共鸣。[3][2] 《二月》在1960年代被拍成电影《早春二月》,成为“十七年电影”的经典作品。1980年代,亦出版了多种连环画版“二月”,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普及化与通俗化。进入新世纪以来,越剧《早春二月》、话剧《二月》等佳作频出。[3] 创作背景
《二月》中,主人公萧涧秋受老同学之邀来到芙蓉镇做教师,计划在这里待一段时间或更长时间,在经历了与陶岚的爱情纠葛,期望拯救文嫂一家而不得,终致文嫂自杀的一系列事件后,终于借口到佛山透透气而逃离了芙蓉镇。如此与鲁迅《祝 福》如出一辙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故事框架,不难看出,柔石是在有意模仿鲁迅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