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园军起义-抖音百科
榆园军起义,又称榆园军反清起义,刘泽清、李化鲸反清起义,是在南明时期的山东地区发生的民众反清起义事件。这支农民武装力量以榆园丛林地带为根据地,拥有任七、张七、李化鲸、范慎行为领袖,是清初农民起义中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清武装之一。起义始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期间占领了包括曹州在内的多座城市,并一度有进军北京的趋势。然而,到了顺治十二年,随着清三省总督张存仁采用火焚丛林、决黄河水淹没义军地道的方法,榆园军的根据地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领袖牺牲,这场持续了约12年的抗清斗争最终宣告失败。 历史背景
山东曹州府濮州、范县一带自明朝末年起就有被称为“榆园贼”的群体。万历后期,山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大片土地弃耕,榆树丛生。任七、张七等饥民在此集结,号称百万。他们利用茂密的榆树林作为掩护,并发明了地道战术,地下通道绵延数百里,使得官军难以捉摸。清初,榆园军势力扩展至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地,声势日益壮大。 反清行动
1649年(顺治五年)五月,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在北京看到全国动荡不安,判断清王朝即将衰落,便秘密派遣家人前往南方联络“南朝”,并得到积极回应。他认为这是反清复明的好机会,于是与李化鲸密谋,计划在当年八月十五日起事。李化鲸回到曹州后开始招募兵力,准备反清。清河道总督杨方兴察觉到李化鲸的异动,设计将其调离,迫使他在七月提前起事。李化鲸联合附近的榆园等义军,拥立一位明朝宗室为王,建立新政权,发布文檄,接连攻占曹州、定陶、城武、东明等城镇。山东钜野和邻近地区的居民纷纷响应。清廷担心局势失控,调动三省军队围剿。参与围攻的将 领包括赖恼、佟养量、宜永贵、鲁国男、高第、孔希贵等。尽管义军顽强抵抗,但由于人数悬殊,最终被清军击溃。清军夺回多个城镇,并在八月初一日包围曹州。李化鲸试图通过交出“伪王”来求和,但清军并未接受。九月十五日,李化鲸再次出城谈判,被俘虏,随后与“伪王”及刘泽清的亲属一同被送往北京。曹州城内的义军坚持抵抗,但在十月初,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指挥军队使用红衣大炮攻城,城池失守。李化鲸等人被捕后,刘泽清销毁了相关证据,但仍被揭发,最终在十月二十五日被处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