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

唐朝政治家,唐朝“四大贤相”之一
宋璟(公元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人[1],为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七世孙。[2] 唐代政治家,历仕唐朝五代,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3]
宋璟年少正直,博学多才,工于诗赋。[2] 唐高宗年间,宋璟十七岁即中进士,调上党尉,后在武后中宗时期,逐步升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务,中间被排挤下放为刺史后又起复。到睿宗时期宋璟官至宰相,因维护太子李隆基得罪太平公主被罢相,降为楚州刺史等职。[2]但他被贬为地方官时仍为官清严,颇有政绩。[1]开元时期,宋璟经姚崇举荐为相辅佐玄宗[2],他重视人才择选,因才授任官职,刑赏无私,又减轻苛政,直言进谏。[1]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宋璟因推行禁断私铸恶钱等整顿吏治的措施,得罪相关利益方,玄宗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后,第二次将其罢相。[2]但宋璟仍得玄宗看重,视其为股肱耳目[2],后又起复迁为尚书右丞相[2]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上《乞休表》请求致仕回乡。[2]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宋璟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贞”。[2][4]
宋璟年少时即以《梅花赋》为人所知,著有文集十卷,但已遗失,现仅《全唐文》存文十八篇,《全唐诗》存诗六首。[1][5]他为官五十二年,历朝五代仕途起伏,三次为相。苏辙在《历代论》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6]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则评价“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将宋璟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