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1403年),字景道,安徽宣城人,世居麻姑山西村。明朝礼部尚书,因在“靖难之役”中出谋抵御燕王军队,被成祖即位后磔于市。陈迪死后,骸骨无人掩埋,他家的仆人侯来保冒死拾其遗骸,偷偷送回宣城,安葬在计家桥圩埂上。当时,来保还从他衣带中发现了他在狱中所作的词意悲壮的绝命诗和五噫歌。[2][1] 人物生平
陈迪,出为山东左参政,多惠政。丁内艰。起复,除云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乌撒、乌蒙诸蛮煽乱,迪率士兵击破之,赐金币。建文初,征为礼部尚书(正二品)。时更修制度,沿革损益,迪议为多。会以水旱诏百官集议,迪请清刑狱,招流民,凡二十余事, 皆从之。寻加太子少保(正二品)。李景隆等数战败,迪陈大计。命督运军储。已,闻变,趋赴京师。即帝位,召迪责问,抗声不屈。命与子凤山、丹山等六人磔[zhé]于市。既死,人于衣带中得诗及《五噫歌》,辞意悲烈。苍头侯来保拾其遗骸归葬。妻管缢死。幼子珠生五月,乳母潜置沟中,得免。八岁,为怨家所讦。成祖宥其死,戍抚宁。寻徙登州,为蓬莱人。洪熙初,赦还乡,给田产。成化中,宁国知府涂观建祠祀迪。弘治间,裔孙鼎举进士,仕至应天府尹,刚鲠有声。 史料记载
从友人处偶见一册《宣城古县志》(光绪十四年)文艺卷,遂借回复印浏览里面记叙名胜古迹的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