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相思子

豆科相思子属攀援灌木
广州相思子(学名: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 (Hance) Verdc.),又称鸡骨草,是豆科相思子属的攀援灌木,高可达2米。枝平滑细直,羽状复叶互生;膜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稍凹缺,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糙伏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荚果扁平长圆形,成熟时浅褐色,种子黑褐色,8月开花。在中国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此外,泰国也有分布。生于疏林、灌丛或山坡,海拔约200米。广州相思子作为草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药用部位为广州相思子干燥的全株。广州相思子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等疗效显著。[1]

形态特征

广州相思子是一种攀援灌木,高1-2米。枝细直,平滑,被白色柔毛,老时脱落。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1对,膜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0.5-1.5厘米,宽0.3-0.5厘米,先端截形或稍凹缺,具细尖,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糙伏毛,叶腋两面均隆起;小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小,长约6毫米,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花梗短;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荚果长圆形,扁平,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顶端具喙,被稀疏白色糙伏毛,成熟时浅褐色,有种子4-5粒。种子黑褐色,种阜蜡黄色,明显,中间有孔,边具长圆状环。花期8月。[2]

分布范围

广州相思子在中国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此外,泰国也有分布。多生长于海拔约2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