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生物药物制剂
疫苗(vaccine)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生物药物制剂,[2]疫苗接种不仅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使人体获得对相应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还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3]
中国早在宋真宗时期(968~1022年)已经开始种痘预防天花,医者从天花病人身上取痘液接种至健康人,以避免罹患天花。1796年,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1749~1823年)从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痘疱中取疮浆,接种于一名8岁男童手臂上,结果发现该男孩未因感染天花死亡。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家们研制了卡介苗炭疽疫苗、狂犬疫苗,有效控制了此类烈性传染病,拯救了无数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1986年,应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获得成功。[2]按照组成成分和生产工艺,疫苗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其他类疫苗。[4]
疫苗的组成包括:具有保护性的抗原(antigen,Ag)(如蛋白质多糖等),免疫佐剂(adjuvant),或疫苗佐剂-传递系统(VADS)(如脂质体、乳剂等),其他辅料(如冻干保护剂、防腐剂等)。[2]禁忌证有妇女妊娠期、发热、过敏性体质等。[5]

分类

按组成成分和生产工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