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

明朝人
王启(1465—1534),字景昭,号学古,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他在16岁时因家贫充递铺差役,后得到知县郑达的资助继续就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进士,历任多个职务,包括霍丘知县、南道御史、江西按察司[qiān]事、按察副使等。他在任期间修[]了白鹿洞、濂溪两书院和文天祥祠,毁淫祠400余座。他的生涯中,曾因直言不讳而被降职,但也因其公正无私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人物经历

王启在16岁时因家贫充递铺差役,一事失误,当受笞刑。知县郑达询问家境,得知其因祖父王钦中进士未授职而逝,家贫辍学,乃经面试资助其继续就读。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进士,任霍丘(今属安徽)知县。弘治间,任南道御史,弹劾皇亲张鹤龄纵奴掠民,及内官董让不法等事。后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按察副使。修葺白鹿洞、濂溪两书院和文天祥祠,毁淫祠400余座。
正德四年(1509),宦官刘瑾毒焰甚炽,被降为广西容县知县,罚米500石,继则免职候命于梧州。次年刘瑾被诛复官,任四川蓬州、南雄知府山东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上疏弹劾宁王朱宸濠私贡新茶、新笋数事。十六年,任广西左布政使,与右参政黄衷上疏说,广西税粮42万,而宗藩及军队禄粮超过35万,地方财税负担过重。朝廷发布政司盐银5万接济。同年,升都察院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