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普

三国时期的官员
郝普,字子太,三国时期义阳(今南阳市新野县)人,蜀汉零陵太守东吴廷尉。[1][2]
建安二十年(215年),吕蒙率两万士兵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二郡望风归附,唯独郝普守城不降。[3]吕蒙制造紧张气氛,当着郝普的好友——邓玄之调兵遣将,并告诉邓玄之,郝普已经是孤军无援,委托邓玄之帮忙劝降,郝普上当,打开城门投降了吕蒙。[4]吴黄龙二年(230年),青州隐蕃投降东吴[a],被孙权任命为廷尉监,郝普与其关系密切且经常抱怨叹息隐蕃屈才。 后来,隐蕃图谋反叛败露后被杀,孙权责怪郝普,郝普受到谴责,最终自杀。 [5][6]
郝普与傅士仁、靡芳并称为“蜀汉三叛”,现有跪像立于四川省绵阳双忠祠里。[7]

人物生平

郝普字子太,三国时期义阳(今南阳市新野县)人,[1]刘备从荆州进入蜀郡,任命郝普担任零陵郡太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