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

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的菩萨
十一面观音,又称大光普照观音[1],是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的菩萨,六观音之一[2],因有十一个面相而得名。象征着菩萨修完“十地”,最后功行圆满,到达第十一地(佛地)[3]
十一面观音主救济阿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增福之现世利益[2]。最早描述其形象的主要经典有: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唐不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等[3]

形态特征

十一面观音共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一面,化恶有情;二面慈面,化善有情;三面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第十面为暴笑面,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志方能无懈而有成就。最上一面为佛地,功德圆满。传说,天宝战争中,观音托梦阁罗凤,铸十一面观音像,才退敌军,拯救了南诏国
敦煌体 千手观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