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山郡-抖音百科
公元前222年,秦国率先灭掉赵国之后,开始在赵国故地推行郡县制。对于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在传统的旧地方志中,大多依照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等书之说,称"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河北中南部地区在秦代属钜鹿郡,"汉三年(前204年),……以钜鹿郡北境置恒山郡。"[1][2] 人文历史
从清代乾嘉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开始,近200年来,有大批学者陆续考证认为,秦朝事实上决非仅设置了36郡,而是在全国先设立了46郡。其中不少学者认为,当时北岳恒山以南的地区属于恒山郡。并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折服的论据。比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赵王武臣 "使李良略常(恒)山"。不久,秦将王离围巨鹿,"(陈)余北收常(恒)山兵,得数万人"。足以说明,在秦二世之前,必定已经设有恒山郡,且拥有恒山郡的兵卒数万人。该传又记载:次年,楚汉大军破秦,乃"分赵,立张耳为常(恒)山王" 。《史记·张丞相(苍)列传》则进一步明确记载:"汉王三年(前205),陈余发南皮三县兵,与齐兵共袭常(恒)山守" 既然有恒山守("守",又称"郡守",乃秦汉时期一郡之长官),必然就有恒山郡,可见唐代李吉甫所谓"汉三年,分巨鹿郡北境置恒山郡"之说,纯属主观臆断. 既然秦代已经设有恒山郡和恒山国,说明必然要有一座恒山郡城,也就是恒山郡的治所或恒山王张耳的王城。这座城垣无疑就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但是,对于这座恒山郡的政治中心,汉唐以来有关文献中却毫无记载,后世学者众说不一。有的学者认为秦代的恒山郡城应该在元氏(今元氏故城),也有的学者认为在东垣(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中采取两说并存的办法,未加考证。而秦史专家马非白先生的《秦集史》和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地图集》却明确认定秦代恒山郡城在东垣。笔者认为,马、谭两位专家的论证甚有道理。按照《汉书·地理志》及后世史志的有关记载,东垣在秦代已经置有县,且在秦灭赵之前,就是一代名城,而元氏在秦代尚未置县,断不可能成为一郡之城。所以妄称"元氏为秦代恒山郡的治所",是不能令人折服的。 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