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

原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
章益(1901~1986)字友三,安徽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2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成绩列当年文科毕业生第二名,获金质奖章。至1924年,在复旦大学附中任英文教员。[1]

人物简介

章益16 岁到上海考进圣约翰大学附中,将毕业时因参加爱国反帝运动,被学校开除。5 月下旬回到家乡,联络旅外学生聚会,举行示威游行,散发传单、讲演、贴标语,通电支持北京学生斗争,并与其他人共同创办《清流声》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暑期快结束时回到上海,借助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校长李登辉的帮助入复旦公学继续读书。民国11 年(192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获金质奖章。民国13 年自费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因学习成绩全优,受到校长和教师的器重,并获得研究生奖学金,是该校建校以后获得研究生奖学金的第二个外国人。民国15 年获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民国16 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育系主任、教务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民国27 年至民国32 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总务司司长、中等教育司司长、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民国32 年至民国38 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章益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遵循蔡元培的治校原则,主张校内言论、思想自由。他对于国民党镇压学生运动极为不满,曾多次保释被捕的进步学生和教师,并以辞职和赞同教师罢课来抵制当局对民主人士的迫害。民国38 年上海解放前夕,当局密令他迁校华南,并催促他本人迅速离沪。他拒不迁校,也不离沪,并组织“护校委员会”,将复旦大学完好地保存下来,归还于人民。
上海解放后,章益继续投身于大学教育,初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并担任外文系教授,1952 年调任山东师范学院(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1955 年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64 年任山东分会理事。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 年纠正,1979 年平反。1980 年当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山东名誉理事长。1984年,章益退休。1986年,章益病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