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长尾穿山甲

鳞甲目穿山甲科动物
黑腹长尾穿山甲(学名:):体重2-2.5千克,头尾总长度为95-115厘米。是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体表被角质鳞甲。头骨呈筒状,吻尖长,无牙齿而舌甚发达。爪长,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长,用以挖掘白蚁类洞穴。夜行性。
分布于非洲洲的热带地区。栖于洞穴内,傍晚出外觅食,以白蚁为食,包括蚁类幼虫及卵。食量很大,还能上树去寻食白蚁,上树时用锐爪钩住树干,再用强大的尾抵住或卷住树干。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夏末秋初发情交配,随之入洞内妊娠、分娩与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兽携带出洞,有时可见母兽背着幼仔活动,甚至有3只幼仔争先骑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
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生物地理区的西部和非洲地区中部。

形态特征

黑腹长尾穿山甲体重2-2.5千克,头尾总长度为95-115厘米。该物种具有长尾,适于抓握,占其总长度的近三分之二。在八个穿山甲种类中,它们具有最长的尾巴(60-70厘米)和最短的身体(35-45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在哺乳动物中的记录数,尾部包含46-47尾椎。身体覆盖着大的重叠的鳞片,深棕色,带淡黄色的边缘,形状像朝鲜蓟叶。和亚洲穿山甲不同,鳞片的基地没有毛发。背部覆盖9-13排鳞片,除了脸、喉咙、腹部、内臂和腿以外有鳞片,在尾部的下面有一个小的裸斑块。这个裸露的部分包括一个感觉垫,用于在攀登时寻找搁置。像同类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长尾穿山甲具有强壮的弯曲爪,专门用于挖掘蚁巢。